首页
标签
登录
请输入要找答案的题目关键词:
全部考试试题列表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这次会议首次提出( )命题。
(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是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 )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 )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
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 1 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927年8月1日, 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 1 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近代以来, 1 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的经验并吸取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
到( )年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体两翼”“一化三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是总路线的( ),实现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是总路线的( )。
1954年4月,( )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
1949年3月5日至13日,( )在河北西柏坡举行。这是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党和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述原则后来被概括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
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的。( )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成功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1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逐渐形成以美苏两大强国相互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出现了帝国主义与和平民主两大阵营、 1 两种制度相互对抗与竞争的冷战局面。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1 制度被正式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成功开辟了 1 、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
1
2
...
37
38
39
40
41
42
43
...
2809
2810
»
共有
84296
条记录,当前
40
/ 2810 ,每页 30 条。